本網站使用Cookies來確保您獲得我們網站上的最佳體驗。瀏覽更多
返回 目錄 Close
Image

長久以來,時裝界的運作向來自成一套。在入冬的11月售賣泳裝,在初夏的5月售賣羊毛大褸;在盛夏7月推出秋冬裝,在初秋9月舉行春季時裝展 — 然而,新一季春裝其實要等到1月才推出市面。早秋系列時裝展則在12月舉行,但新品要等5個月後才買得到,通常那時天氣開始回暖。


近幾季時裝展的週期比以前還要快,速度驚人,甚至有設計師開始群起反對,並退出傳統時裝週的活動,最近連GucciSaint Laurent也加入其中。也有品牌將女裝和男裝的時裝展合併,這次同樣有Gucci,另外還有Versace、Calvin Klein、Kenzo和Coach等知名品牌支持。

Gucci秋冬2020

目前,新型冠狀病毒席捲全球,逼使整個時裝界停下來。由紡織廠到倉庫、生產商及至零售商,幾乎每個界別都處於某種程度的冬眠期,大家亦無法如常購買時裝。但這個停頓期也不盡是負面,反而令許多業內人士停下來深思,冷靜想一想疫情過後的時裝界將會是怎樣 — 第一步是探討行事曆。


5月,比利時設計師Dries Van Noten發起的一封聯署信,獲得數以百計的時裝品牌及設計師聯署支持,包括Thom Browne、Tory Burch、Erdem Moralioglu及Gabriela Hearst等等,促請業界善用這個停頓期重塑時裝週,信中倡儀「還原基本步,在冬季(8月至1月)推出秋冬裝,在夏季推出春夏裝」,並呼籲整個行業提升供應鏈的績效責任和專注可持續發展。

Dries Van Noten秋冬2020

同月,64個行業巨頭與時裝媒體平台Business of Fashion聯手發表Rewiring Fashion建議書,懇請業界將時裝界行事曆調整為Van Noten所提議的,同時建議完全摒棄傳統時裝週,支持「不設規則」業界活動,著重與客戶直接互動。

Rewiring Fashion建議書

美國時裝設計師協會和英國時裝協會也同樣發表聯合聲明,鼓勵設計師毋須再正式發表度假系列,每年只需專注春夏和秋季兩個主要系列。聲明亦提到早期系列「不算超前創作,沒有必要舉行時裝展」,在陳列室展示應已足夠。雖然目前只是重塑的起步階段,但這些行動顯示不同的業內人士正在重新評估傳統做法。


時裝造型師李慧茵表示:「行事曆對規劃未來十分實用,有利規劃和管理生產過程,以及進行買手和採購工作。但我深信未來的行事曆或會傾向可持續發展,多於曇花一現的季節潮流。如今,是時候重新思考時裝週的目標到底是什麼、放慢腳步、回顧昔日時裝界是如何運作,還有設計師應如何以其方式繼續在時裝界發展。」


答案可以是沿用現有做法、改為完全相反的做法或創建全新的行事曆,也可以是將之合併或分開執行,簡單來說就是要儘量彈性。時尚作家、造型師兼顧問李思明說:「傳統時裝界的行事曆或許適合某些品牌,但並非適合所有品牌。儘管Gucci和Saint Laurent已宣佈不再依循傳統的時裝週行事曆,並待其系列準備就緒才舉行時裝展,但其他品牌如Chanel在現時採用的框架下,業務卻蒸蒸日上。我認為疫情過後,各大品牌將會更加清楚哪種框架最適合自己和其客戶,或許還能探索到其他方法展示設計。」


年輕設計師特別樂意試用新方法展示作品。舉例說,過去2年,Kerby Jean-Raymond的時裝品牌Pyer Moss只辦了一場時裝展;同樣,在疫症未爆發之前,知名設計師小泉貴智和Batsheva Hay早已決定2020年只會舉行一場時裝展。時尚作家及編輯鄭瑤說:「新晉設計師可能較關注減產,或構思如何將其作品在全年分散推出。然而,我認為季節性及實體時裝展,不論以什麼方式呈現也好,依然會是主流。」

左圖:Pyer Moss 2020。右圖:Tomo Koizumi 2020

鄭瑤解釋時裝展的一個主要目標,是讓客戶和眼前所見的服飾建立情感聯結。她說:「這個體驗實在太重要,所以實驗時裝展不可能就此消失。因此,即使經過今年的疫情打擊,我也不認為電子時裝展能完全取代實體時裝展。」


李思明同意,並說:「始終每半年要辦一場時裝展,讓買手、品牌和記者看看未來幾個月有什麼時裝新品。至於該標籤為春夏或秋冬服飾,則是另一項討論。我認為未來趨勢是具備跨季節設計的時裝展或時裝系列,迎合客戶面對不同天氣的需要。」


Joyce市場傳訊部總經理陳斯允相信,隨著時裝界重塑其行事曆,實體和電子體驗將會更緊密交織。她說:「雖然電子時裝展能接觸到更多客戶,但實體時裝展能向時裝週來賓充分表達設計師的心意。我們很期待看看各大品牌如何雙管齊下,善用兩者的優勢。」


陳斯允與李、鄭二人看法一致,她深信時裝週仍是相當重要的國際框架,推動各大品牌籌劃製作和出貨。與此同時,她說:「雖然季與季之間的時裝系列和時裝展可能會減少,令設計師減少創新的幹勁、增加不同系列的準備時間,但此舉或對可持續發展、品質、定價和客戶體驗方面帶來正面影響。」


簡單來說,這場疫症或能為時裝界帶來「重生」機會。雖然沒有人能夠預知未來數月會是什麼狀況,但透過重整目標、對業界的未來保持清晰視野,時裝界或能順利擺脫困局。

關閉